夏德宏,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为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
桃李不言自成蹊 躬耕教坛流芳菲
夏德宏教授从教四十载,以师者身份为荣,以耕耘教坛为己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竭心尽力,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科研方面,围绕“四个面向”致力于流程工业节能降碳原创性技术开发应用,同时参与国家能源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能源科技发展预测、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写,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以德释教体现为师之道
“今天我终于走进了北京钢铁学院,我要成为像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全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对北京钢铁学院以身相许!”这是夏德宏日记里的一句话。在新教师入职培训课上,他又一次向青年教师们回顾了那段时光。1979年,夏德宏以满腔科技报国的爱国热忱考到钢院,开启了追求人生梦想的求学之路。6年后学业有成,研究生已毕业的他因导师的一席话,选择了留校任教。“我本来已分配到国家某部委工作,暂未办离校手续,导师在我报到时找我聊天”,夏德宏回忆道,“导师劝我:‘你这么喜爱科研,可以留校当老师啊,既能做学术又能教学生’”。怀着对母校真挚的热爱,敬仰教师岗位的神圣与崇高,导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夏德宏的人生轨迹,当年对钢院以身相许的誓言终于成为一生的坚守与执念。
四十年的教学经历,夏德宏对教师的定义有了深刻且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眼中的高人、贤人和亲人。博学广闻,高瞻远瞩,好的老师既要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也要不断闪烁思想的智慧。这样的“高人”教师,才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实现“用智慧唤醒智慧”。教师要做“贤人”,必须为人师表,修身养德。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内生出自觉提升德行品质的好习惯,完成“以修养促进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融为一体。当老师真心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选择时,学生会视他为“亲人”,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达成“凭信任换取信任”。做“高人”授业解惑,做“贤人”宏扬道德,做“亲人”坦诚相待,这是夏德宏的为师之道,也体现了他的育人哲学和职业素养。
在担任热能工程系副主任到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夏德宏教授主持了3次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标准,逐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环节进行优化,为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他还承担多项教育部、北京市级的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其中,他参与完成的教育部的教改项目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被全国高校相关专业普遍采用。
学术专注,精进不休彰显师者风采
夏德宏教授长期从事工业节能减碳技术、能源与资源的有序转化与高效利用、非线性热科学理论与应用等研究。近年来,带领团队持续聚焦冶金、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节能、降碳等关键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在工业节能与系统能效提升、碳中和方法与工业低碳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完成了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50余项;参与国家2035能源领域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利用与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的项目执行状况跟踪和绩效评估,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及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