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玮,女,汉族,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建龙特聘教授”等项目和荣誉。
高克玮教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于 1995 年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在教学工作中,践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在科研工作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己任,带领学生攻坚克难,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解决了多项实际工程难题。
多年来,高克玮教授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霍英青年教师基金、“建龙特聘教授”等项目和荣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航空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等项目。“十三五” 、“十四五”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续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 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论文 300 余篇,合作发表著作五部,获得专利授权 10 余项。
以潜心教学为己任,注重教研相长
高克玮教授从教 29 年来,先后承担了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理论力学》、《表面与界面》、《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物理》以及研究生专业课《表面与界面》、《断裂理论》、《材料服役行为的高通量评价与模拟》、《材料基因工程概率》等课程,目前年均教学 80 学时。
2017 年开始,高克玮教授在国内率先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引入到材料服役行为研究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材料环境失效过程的高通量计算模拟与高通量实验技术”,基于该项目主编完成材料基因工程系列电子教材之一《材料服役行为的高通量评价与模拟》,同时“学堂在线”已上线该课程的慕课。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托举学生成长
热爱教育是恪守师德师风的前提。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高克玮教授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因材施教,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目前已指导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 67 名,其中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庞晓露于 2023 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她曾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纳米 14 级班主任,将学术指导、专业涵养、职业规划相结合,助力学生的发展。经她推荐指导,在该班 28 名毕业生中,6 人成功保研(1 人保研至清华大学、4 人保研至中科院、1 人保研至本校);4 人考研成功;10 人出国(境)深造(分别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班级深造率达到 72%。
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勇于科技创新
在科学研究方面,高克玮教授长期致力于工程结构材料服役性能评价与提升的研究开发工作。多次主持国家重点工程服役失效项目。2020 年受国家应急管理部委托,针对广东省虎门大桥涡振事件,作为专家组成员赴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等地,调研大跨桥梁长期服役安全的有关情况,并给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全国大跨径桥梁长期安全状况调研的报告》,为国家加强大型桥梁科学管理及应急处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自 2010 年开始,高克玮教授连续承担了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 科研项目 4 项,针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处置包装容器服役行为以及材料研发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指导众多本科生依据这一研究方向开展科技创新,其中,高雅琦等 6 名同学的研究项目《核废料环保处置先进装置设计 —地质处置中金属包装容器服役环境的模拟与检测》在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九届“摇篮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十四五”期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金属结构材料服役行为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与应用”,为解决重大工程安全服役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和技术。
高克玮教授严谨治学,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奋斗在攻坚克 难的科研一线;她甘为人梯,用执着和信念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托举 他们奔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