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榜样力量

2024年度“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教书育人先锋——刘红敏

发表日期:2024-07-17

刘红敏,女,汉族,现任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

刘红敏教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北科大两封重要回信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结合本人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方向的研究,将人工智能教育与智能机器人、智慧国防、智慧城市等发展相结合,倡导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亟需的人工智能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刘红敏立足教师“传道授业”的根本,坚持把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己任,践行“德才兼备、创新务实”的育人理念。

五育并举,引入新知。针对信息类课程“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最新技术热点讲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自豪感。累计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6 门次,授课学生 280 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 19 人,其中 10 人攻读研究生学位;主持本校“产教融合驱动下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

强化互动,注重交流。作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定时与指导的本科生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听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本科生对大学规划的迷茫;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提供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就业指导等。累计担任 41 名本科生全程指导教师,已毕业 10 名本科生中有 9 人攻读研究生学位,读研率达 90%。

科研突破,学术创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现学术突破。每周召开组会,与研究生交流学术进展和科研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特定的问题,与学生单独沟通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避免了科研过程中可能的迷惘与困惑。累计指导博士生 9 人,硕士生 17 人(毕业 4 人),其中,2 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特种奖学金。指导学生发表中科院一区 Top 期刊论文/CCF A 类会议论文 10 篇(影响因子 10 以上 4 篇)。

以研促赛,以赛助研。鼓励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近三年,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意设计赛)一等奖(冠军,1/66),累计指导学生 34 人次,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3 项。

深入贯彻落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聚焦新一代“人工智 能”前沿开展科学研究

刘红敏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 求,围绕“学习驱动的大场景视觉三维建模与定位”开展研究。视觉三维建模与定位是机器人感知三维世界的基础,在国防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大场景视觉三维建模与定位方法在特征匹配、三维建模、视觉定位三个关键环节面临的数据规模“巨”、三维模型“缺”和视觉定位“扰”的难题,刘红敏系统性地提出了极紧致性特征学习、高结构化部件协同模型表达、强鲁棒性语义协同视觉定位的创新思路,实现了“快”、“整”、“稳”的三维建模与定位。研 究成果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等知名学者的积极评价和认可;相关技术在华为等公司的产品中应用落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子项目) 2 项、JKW 主题项目 2 项等纵向课题 10 项,承担重庆长安工业有限公司、航天三院等企业委托横向项目 6 项。近三年,个人科研经费超 1200 万元,带领团队获批科研经费超 2000 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领域权威期刊或顶级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32篇,其中中科院一区 21 篇(累计影响因子 205.5),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12 篇。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 1)、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2)。近五年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 2 项;转让中金育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明专利 1 项(转让费:20万)。担任 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 IF:11.8)、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F:8.4)、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F:11.9)、IEEE Trans. on Big Data(IF:7.2)等领域顶刊编委;担 任 CCF-B 类国际会议 ICME 2021-2023 领域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 会员等。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北科“鼎新学者”。

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中努力提升学院学科水平

刘红敏立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的殷切期望,积极实践“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学院特 色学科建设,提升学院学科水平和治理能力。

交叉学科博士点申报。作为研究生工作主管院长,组织撰写、修改、完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申报简况表。2022 年 12 月,学院启动一级博士学位点的组织申报工作;23 年 6 月,参加法规处和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点建设讨论和校内申报答辩工作;23 年 11 月,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学院学位申报材料进行论证;24 年 1 月-3 月,对简况表内容不断优化和完善,正式报送北京市教委。

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加强“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主导人工智能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建设,制定“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学院研究生培养各项规章制度。

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学院高水平学科平台的申报,作为方向负责人支撑学院获批“智能仿生无人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理论学习网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