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院士思政课在我校开讲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院士报告会走进北科大

发表日期:2019-06-13

6月12日上午,“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思政课暨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院士报告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以“国际基本单位定义量子化和中国计量院的应对研究”为题为我校青年师生代表200余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前沿课、思政公开课。课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薛庆国与李天初院士,就学术诚信与科研道德、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李天初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李天初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计量院首席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兼职教授,1981年以来从事时间频率基准、激光光谱、原子干涉重力、光电子和光干涉计量研究,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报告会上,李天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介绍了光学与计量的关系,精彩讲述了有关时间计量的科学知识,包括从“时间单位秒(s)由天文秒到原子秒定义的演变历程”“全世界统一的时间的产生”“闰秒的存与去”“基准原子钟如何实现秒长基准”等。他强调,计量的先进性和精准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相应领域拥有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高质量的计量仪器、精准数据,对产业、科研、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天初重点介绍了在世界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的产生中,我国的NIM5铯原子喷泉钟和国家时标基准UTC(NIM)作出的重要贡献。2014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并运行的NIM5通过评审,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BIPM)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TAI)。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参与驾驭国际标准时间的国家,在国际标准时间的产生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话语权,更具备了表决权。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从时间计量上的学术难点、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科研报国以及在校期间的学术科研与实验开展等方面向李天初院士请教并提问。李天初不仅解答了专业问题,还分享了自身的访学经历,解读了中外的高等教育及学术发展情况。他勉励现场的同学们要积极培养科研志趣,因为喜欢而坚持,而不是因为眼前的名和利;要夯实专业基础,简单重复的实验也充满科学的魅力,正视枯燥的过程会让成功更有获得感;要培育报国之志,树立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

报告会后,李天初参加了我校第32期“贝壳学术汇”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中,李天初与我校20余名研究生代表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就同学们关注的如何培养科研志趣、如何做好科研以及怎样明确科研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对谈宣讲和答疑解惑,并为参加活动的同学签名赠书,用物理学科普书籍《时间简史》激励在场同学热爱科学,潜心科研。

本次报告会是我校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深入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通过举办“院士报告会”“贝壳学术汇”等活动,充分发挥院士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厚度和经验积累,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个人成长成才、专业发展、爱国报国等方面给在校师生呈现一堂又一堂生动的“科研公开课”“院士思政课”,着力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不断推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杨代庆,我校学生工作部部长盛佳伟、副部长马聪,数理学院院长陈骏、党委副书记刘冬阳参加了报告会。陈骏和马聪分别主持了“贝壳学术汇”学术沙龙和院士报告会活动。

据悉,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于2004年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建成,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院士文化,至今已举办院士报告会上百场。我校年多来一直组织学生前往聆听报告会,今年更是与院士著作馆全面合作,升级“贝壳学术汇”学术沙龙活动模式,形成了“听一次院士报告、开一场科研沙龙、做一次主题分享、赠一本学术书籍”的“四个一”活动模式,合力为我校学生搭建学科交叉碰撞、交流研讨、探索创新的平台。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理论学习网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